新生

    Essay

刚好是上一篇文章,我起的名字也是新生。

当时我想,离开bitFlyer之后我可以获得新生,我可以重新获得那种学习之后自我满足的快感。我可以再一次在一个新的起点,用自己的能力获得别人的信任与尊敬。我想在Coke这8个月对我的转变是巨大的,以下是我自己分析之后的结果

  1. Coke的环境非毒性。员工之间没有互相竞争的意识,大家碰的是不同的项目,每个人各司其职,这样每个人都会慢慢有自己的专业性,但会慢慢失去主观能动性。像Coke里面有data enablement和data service两个组,而DE组理应是更技术全面的那一个。事实上他们掌握着系统的命门,用着不知道从哪拿来的best practice统治着他们不理解的系统。里面的成员更像是一个问答机器,你扔进去一个问题,它吐出来一个答案或者一个行为,扔的多就死机,问的问题太复杂也会死机。

  2. 无聊。这里工作的人好像是为了工作而活着,为了活着而工作,至于工作的意义,生活的意义,新技术为什么有人吹捧,他们不在乎。这些变不成钱,所以他们不在乎。等他们开始在乎的时候,可能已经发现自己无能为力了。

  3. 薪水太低。我每个月的工资是592000(我不隐瞒了,反正应该也没人看)日元,目标奖金是4.5个月,所以实际应该是592000*16.5=9768000。但实际上自从我去年8月进来之后,我只拿到过12月的22万日元和3月的84万日元。截止到4月底592000*9=5328000 + 220000 + 840000=6388000。这点儿钱我不是说难听的,有点儿看不上。如果早知道在Coke赚不到1000w,要用这种恶心的手段扣我奖金之类的,我根本不会来。这家公司没有那么大的魅力让我放弃一切而来。

  4. 后悔当初做出的推掉Venture的决定。当时2022年8月开始,我本来就可以拿1050万日元的Base,再加上400w日元的奖金。背靠Softbank这棵大树,我不应该担心venture本身会这样或者那样。这岗位后来便宜了一个infosys的无能后辈,也算是积德了。去年12月该公司CTO也辞职了,产品线直接清空。22年财报拖到4月也没敢发,估计黄了。

新公司,一家欣欣向上的半导体公司,一家大多数员工都是理科研究生毕业生的公司,愿意开给我9.5的base和1.5的bonus,再加点儿rsu。我不够优秀,现在只能这样了。 我希望在新公司能多多少少跳过现在存在的data lake模型,直接开始构造lakehouse。对需要ACID支持的用spark+delta lakehouse,不需要的就走kafka做on the fly transformation。用不用fivetran和dbt再考虑一下吧,我觉得是有实用价值的,毕竟fivetran价格和他能节约的人员价格相比不算贵。 真正需要的,是一个拥有工程师组织文化与工作方式的团队和环境。这家公司能不能变成那样就只有天知道了。